支架级进模图纸设计(CAD图+Proe三维)下载
支架级进模图纸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
一、设计准备
- 产品分析
- 明确产品要求:需要详细了解支架产品的尺寸、形状、精度、材料厚度等具体要求。例如,如果支架是用于电子产品,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通常较高;若是用于建筑结构,强度和耐久性可能是关键因素。
- 分析产品工艺性:判断支架的结构是否适合级进模冲压工艺。考虑因素包括是否有复杂的弯曲、拉伸或成形工序,以及这些工序在级进模中的可行性。
- 模具类型确定
- 根据产品产量选择:对于大批量生产的支架,应选用高效的级进模;而对于小批量或试生产,固定模或简易模可能更合适。
- 结合产品特点:如果支架有复杂的空间形状或多个方向的特征,可能需要采用多工位级进模或使用特殊的结构设计。
二、模具结构设计
- 模架设计
- 选择合适的模架材料:常见的模架材料有铸铁、铸钢和钢板焊接结构等。根据模具的大小、强度要求和成本预算来选择,例如,大型模具可选用铸铁模架以保证其稳定性。
- 确定模架尺寸:模架的外形尺寸应能容纳所有模具零部件,并且要考虑到压力机的工作台尺寸。同时,模架的厚度和强度要满足冲压时的受力要求。
- 工作零件设计
- 凸模和凹模设计
- 凸模设计:凸模的形状和尺寸应根据支架上相应的孔或形状来确定。考虑凸模的加工方法、固定方式和强度。例如,对于圆形凸模,可采用挂台式或铆接式固定;对于异形凸模,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紧固方法。
- 凹模设计:凹模的型孔尺寸要考虑磨损间隙和材料的弹性变形。同时,凹模的刀口高度应根据板材厚度和冲压工艺来确定,一般比凸模高一定的数值。
- 凸凹模的配合设计:保证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均匀且合理。间隙过大会导致毛刺、精度下降等问题;间隙过小则容易损坏模具或使冲裁力增大。
- 凸模和凹模设计
- 定位装置设计
- 导料销和侧刃设计:在级进模中,导料销用于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和送进步距。侧刃可以对条料进行初步定位和限位,确保每次冲压位置的准确性。
- 挡料装置设计:采用挡料销、挡料块或挡料板等结构,限制条料的送进距离,保证支架的各个部位能在正确的位置进行冲压。
- 卸料装置设计
- 卸料板设计:卸料板用于将冲裁后的废料或成品从凸模上卸下。根据支架的形状和冲压工艺,设计合适的卸料板形状和尺寸。
- 弹性卸料装置设计:对于一些需要灵活卸料的情况,可以采用弹性卸料装置,利用橡胶或弹簧的弹力将冲件或废料从凸模上分离。
三、模具图纸绘制
- 主视图绘制
- 布局安排:将模具的上、下模座平放,按照实际工作时的相对位置绘制。一般将上模座置于上方,下模座置于下方。
- 绘制模架轮廓:先画出模架的外形轮廓,包括上模座、下模座、导柱、导套等主要零件的形状。
- 添加工作零件:在模架内绘制凸模、凹模、凸凹模固定板等零件的投影。注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装配关系和相对位置。
- 标注尺寸:标注模架的整体尺寸、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尺寸以及关键部位的尺寸,如导柱、导套的直径和长度,工作零件的关键尺寸等。
- 俯视图绘制
- 表达模具平面布置:从上往下俯视模具,主要展示条料的送进路径、各工位的分布以及凸模和凹模在平面上的排列情况。
- 绘制条料和工位:用双点划线表示条料的形状和送进方向,绘制出各个工位(如冲裁、成形、折弯等)的位置和轮廓。
- 标注尺寸和公差:标注条料的宽度、步距尺寸、各工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尺寸以及与条料相关的尺寸等。
- 侧视图绘制(必要时)
- 辅助表达模具结构:当主视图和俯视图不能充分表达模具的某些结构特征时,如模具的高度方向有特殊的结构或零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时,需要绘制侧视图。
- 绘制主要内容:一般绘制模具的一侧视图,重点表示出模具在高度方向上的结构层次、零件的安装位置以及与其他视图的对应关系。
- 局部放大图绘制(如有需要)
- 详细表达关键部位:对于模具中的一些复杂结构或细小尺寸部位,如小凸模、精密的定位装置等,需要用局部放大图来详细表示其形状、尺寸和公差要求。
- 标注放大比例和尺寸:在局部放大图上明确标注放大比例,并完整地标注出该部位的全部尺寸和技术要求。
- 零件图绘制
- 分别绘制每个零件:对模具中的每个零件(如凸模、凹模、模架等)进行单独绘制。在零件图上,要详细地表示出零件的形状、尺寸、公差、表面粗糙度以及其他技术要求。
- 标注技术要求:除了尺寸和公差外,还应标注零件的材料、热处理要求、加工工艺要求等信息,以确保零件能够准确地加工和制造。
资源下载
下载价格30 模币
常见问题
关于模型压缩
我们提供的模型都是压缩文件压缩过的,使用前请解压缩。推荐的免费压缩软件如:7zip,winzip等免费无广告的解压缩软件。
下载的模型解压缩时缺少另外的压缩包
如果有多个压缩包,建议直接下载的时候改一下名称如1、2、3、、、这样解压缩软件可以自动找到下一个压缩包,从而自动解压缩。
下载的模型使用相关的软件无法打开
这个一般是由于软件版本不符合造成的,三维软件的模型通常是向下兼容,就是高版软件本打开低版本软件生成的模型没有问题,反之低版本的软件是无法打开高版本的3D模型的。我们测试的时候一般使用了高版本的三维软件。模型下面介绍里有编辑点评的模型,都是经过测试的模型,通常都没有问题。如果您当前的版本无法打开三维模型,可以试试升级一下软件。(有时候用户上传的模型所写的三维软件的版本是不准确的)
关于模型版权
3D模型下载网所有内容均来自会员上传,模型的版权归上传者所以。使用网站内容时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。如果版权拥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侵权,请及时向3D模型下载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。3D模型下载网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。如果商业用途可联系作者获得授权。
关于在线计算及数据查询
本站计算及数据查询内容严格按照相关计算方法及国家标准,但在制作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。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烦请对照相关内容验证是否正确。本站不对计算结果所产生的设计错误负任何责任。
评论0